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麻黃的種植技術 食用麻黃的注意事項

裝修集 人氣:2.73W
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麻黃的種植技術 食用麻黃的注意事項

麻黃

目錄
1、麻黃的鑑別與應用
2、食用麻黃的注意事項
3、麻黃的種植技術
4、麻黃的功效與作用
5、麻黃簡介

1麻黃的鑑別與應用

麻黃始載於《本經》, 列爲中品.《別錄》謂:“麻黃生晉地及河東.立秋採莖陰乾, 令青.”陶弘景雲:“今出青州、彭城、滎陽、中牟者爲勝, 色青而多沫.”蘇敬雲:“鄭州鹿臺及關中沙苑河旁沙洲上太多.其青、徐者今不復用, 同州沙苑最多也.”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雲:“麻黃莖端開花, 花小而黃, 簇生.子如覆盆子, 可食.至冬枯死如草, 及春卻青.”蘇頌雲:“今近京多有之, 以滎陽、中牟者爲勝.苗春生, 至夏五月則長及一尺已來.梢上有黃花, 結實如百合瓣而小, 又似皂莢子, 味甜, 微有麻黃氣, 外皮紅裹人, 子黑.根紫赤色.俗說有雌雄二種, 雌者於三月、四月內開花, 六月內結子, 雄者無花不結子.至立秋後收採其莖陰乾, 令青.”以上記述的產地與現在麻黃產地基本一致, 所述植物形態極似草麻黃.

草麻黃 莖細長圓柱形, 直徑1~2mm, 有時帶少量灰棕色木質莖.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, 有細縱棱18~20條;節明顯, 節間長2~6cm, 節上有膜質鱗葉, 紅棕色, 長3~4mm, 下部約1/2合生呈鞘狀, 上部2裂(稀3), 裂片銳三角形先端灰白色, 反曲.體輕質脆, 斷面類圓形或扁圓形, 略纖維性, 中心暗紅棕色.氣微香, 味澀, 微苦.

中麻黃 常帶棕色木質莖.草質莖分枝較多, 略於三棱狀, 直徑1.5~3mm, 節間長2~6cm, 細縱棱18~28條.鱗片狀葉長2~3mm,下部有1/3合生或幾不合生, 上部3裂(稀2), 裂片先端稍反曲;斷面略於三角狀圓形.

木賊麻黃 常帶灰棕黑色木質莖.草質莖多分枝, 細圓柱形, 直徑1~1.5mm, 節間長1.5~3cm, 有不甚明顯的細縱棱13~14條.鱗片狀葉長1~2mm, 下部約2/3合生, 基部棕色, 上部2裂, 裂片短三角形, 先端鈍, 多不反捲, 斷面類圓形.

2食用麻黃的注意事項

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麻黃的種植技術 食用麻黃的注意事項 第2張

麻黃爲麻黃科植物草麻黃,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,麻黃的功效是發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腫。

性味:味辛、微苦、性溫。

功效: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、利水消腫。

主治:風寒感冒、發熱惡寒、無汗、頭痛身痛、胸悶喘咳、支氣管哮喘、風水浮腫、小便不利。麻黃根:治自汗、盜汗。

用法用量:麻黃1.5--9克,水煎服,或入丸散劑。麻黃根3--12克,水煎服,或入丸散劑;外用適量,研細末撲身。

藥材基源:麻黃爲麻黃科植物草麻黃、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。

1、麻黃用於風寒外束,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:麻黃能開宣肺氣,散風寒而平喘。麻黃與杏仁、甘草配伍,即三拗湯,可增強平喘功效;若兼內有寒飲,麻黃可配伍細辛、乾薑、半夏等,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,如小青龍湯;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,麻黃可與石膏、杏仁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,即麻杏石甘湯。

2、麻黃治病者一身盡疼,發熱,日所劇者,名風溼,此病傷於汗出當風,或久傷取冷所致:麻黃(去節)半兩(湯泡),甘草一兩(炙),薏苡仁半兩,杏仁十個(去皮、尖,炒)。上銼麻豆大,每服四錢匕,水一盞半,煮八分,去滓,溫服,有微汗避風。(《金匱要略》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)

3、麻黃治身上毒風頑痹,皮肉不仁。《藥性論》

4、麻黃治太陽病發汗後,不可更行桂枝湯,汗出而喘,無大熱者:麻黃四兩(去節),杏仁五十個(去皮、尖),甘草二兩(炙),石膏半斤(碎,綿裹)。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麻黃,減、升,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二升,去滓,溫服一升。(《傷寒淪》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)

5、麻黃主中風、傷寒頭痛,溫瘧。發表出汗,去邪熱氣,止咳逆上氣,除寒熱,破堅積聚。《本經》

6、麻黃治病瘡皰倒者:麻黃(剪去節)半兩,以蜜一匙同炒良久,以水半升煎,俟沸,去上沫,再煎,去三分之一,不用滓。乘熱盡服之,避風,伺其瘡復出。一法用無灰酒煎,但小兒不能飲酒者難服,然其效更速,( 本草衍義》)

7、麻黃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,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溼痹痛及陰疽、痰核等證。

8、麻黃治風痹榮衛不行,四肢疼痛:麻黃五兩(去根節了,秤),桂心二兩。上搗細羅爲散,以酒二升,慢火煎如湯。每服不計時候,以熱酒調下一茶匙,頻服,以汗出爲度。(《聖惠方》)

3麻黃的種植技術

我國藥用麻黃有11種,河西走廊主要的品種有中麻黃、木賊麻黃、草麻黃和膜果麻黃。其中中麻黃分佈面積大,品位高、質量好,爲麻黃加工廠主要的收購對象,也是栽培的主要品種

麻黃種植在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、富含養分的中性砂壤土最好。並在播前要深翻整地,深翻以40釐米爲宜,達到深、細、平、實、勻。同時要結合整地施足基肥,一般畝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千克以上,標準氮肥40~45千克,磷酸二氫鉀45千克。

麻黃播前用30℃的溫水浸種4小時,進行催芽,播種可採用條播或穴播,播種深度爲1.50~2釐米,播後蓋2釐米厚的河沙,一般播後10~15天即可出苗,畝播量爲300克,株行距爲20釐米×20釐米。如果採用地膜覆蓋或育苗移栽,效果更好。

麻黃草是多年生植物,常伴生有許多雜草,與麻黃爭水爭肥,對麻黃的產量和含鹼量影響極大。因此,要結合中耕,及時除草。

一般5~6月爲麻黃旺盛生長期,9~10月爲麻黃鹼積累高值期,採收不可在高值期進行。種子直播麻黃,在第三年10月底或11月初爲宜。收穫後長出的再生株每兩年輪採一次最佳。採收時應保留3釐米的蘆頭,以利於再生。

4麻黃的功效與作用

麻黃功效:發汗散寒,宣肺平喘,利水消腫。生品發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,多用於風寒表實證,胸悶喘咳,風水浮腫,風溼痹痛,陰疽,痰核。蜜麻黃性溫偏潤,辛散發汗作用緩和,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,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。多用於表症已解,氣喘咳嗽。麻黃絨作用緩和,適於老人、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。蜜麻黃絨作用更爲緩和,適於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、幼兒及體虛患者。

麻黃作用

1、用於外感風寒,惡寒發熱,頭、身疼痛,鼻塞,無汗,脈浮緊等表實證。本品能宣肺氣,開腠理,散風寒,以發汗解表。常與桂枝相須爲用,增強發汗解表力量,如麻黃湯。

2、用於風寒外束,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。能開宣肺氣,散風寒而平喘。與杏仁、甘草配伍,即三拗湯,可增強平喘功效;若兼內有寒飲,可配伍細辛、乾薑、半夏等,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,如小青龍湯;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,可與石膏、杏仁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,即麻杏石甘湯。

3、用於水腫而兼表證,爲宣肺利尿之要藥,本品發汗利水,有助於消散水腫,常與生薑、白朮等同用,如越婢加術湯。

4、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,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溼痹痛及陰疽、痰核等證。

5麻黃簡介

麻黃,別名:草麻黃,華麻黃,拉丁文名:Ephedra sinica Stapf,麻黃科、麻黃屬草本植物,高20-40釐米;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。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:草麻黃(Ephedra sinica)、木賊麻黃(Ephedra equisetina)與中麻黃(Ephedra intermedia),爲草本狀灌木,採用部位爲草質莖,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。生物鹼含量豐富,是提取麻黃鹼的主要資源。木質莖少,易加工提煉;由於常生於平原、山坡、河、草原等處,故易於採收,因爲麻黃的發汗力強,故外感風寒輕證、心悸、失眠、肺虛咳喘等均應忌用或慎用。老人、體虛及小兒宜用炙麻黃。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(因爲味道和顏色得名《本草綱目》說:“其味麻,其色黃”)

草本狀灌木,高20-40釐米;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,小枝直伸或微曲,表面細縱槽紋常不明顯,節間長2.5-5.5釐米,多爲3-4釐米,徑約2毫米。葉2裂,鞘佔全長1/3-2/3,裂片銳三角形,先端急尖。

雄球花多成復穗狀,常具總梗,苞片通常4對,雄蕊7-8,花絲合生,稀先端稍分離;雌球花單生,在幼枝上頂生,在老枝上腋生,常在成熟過程中基部有梗抽出,使雌球花呈側枝頂生狀,卵圓形或矩圓狀卵圓形,苞片4對,下部3對合生部分佔1/4-1/3,最上一對合生部分達1/2以上;雌花2,胚珠的珠被管長l毫米或稍長,直立或先端微彎,管口隙裂窄長,約佔全長的1/4-1/2,裂口邊緣不整齊,常被少數毛茸。

雌球花成熟時肉質紅色,矩圓狀卵圓形或近於圓球形,長約8毫米,徑6-7毫米;種子通常2粒,包於苞片內,不露出或與苞片等長,黑紅色或、灰褐色,三角狀卵圓形或寬卵圓形,長5-6毫米,徑2.5-3.5毫米,表面具細皺紋,種臍明顯,半圓形。花期5-6月,種子8-9月成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