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豆的功效與作用

裝修集 人氣:2.4W

中醫認為馬鈴薯“性平味甘無毒,能健脾和胃,益氣調中,緩急止痛,通利大便。對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腸胃不和、脘腹作痛、大便不暢的患者效果顯著”。現代研究證明,馬鈴薯對調解消化不良有特效,是胃病和心臟病患者的良藥及優質保健品。 馬鈴薯富有營養,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。

新膳食指南建議,每人周應食薯類5次左右,每次入50克-100克。每100克馬鈴薯含鉀高達300毫克,是20多種經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含鉀最多的。日本一個研究發現,每週吃5~6個馬鈴薯,可使中風機率下降40%。

據國外研究顯示,馬鈴薯中含有的抗菌成分有助預防胃潰瘍,它不僅有抗菌效果功效,同時不會造成抗藥性。

馬鈴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鹼,主要是茄鹼和毛殼黴鹼,但一般經過170℃的高溫烹調,有毒物質就會分解。

馬鈴薯含龍葵素(solanine),致毒成分為茄鹼(C45H73O15N),又稱馬鈴薯毒素,只是其含量極低(0.005%— 0.01%),不足以造成中毒。但是馬鈴薯發芽後,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龍葵鹼含量可高達 0.3% - 0.5% 。正常人體一次性食入龍葵鹼 0.2— 0.4克即可引起急性發芽馬鈴薯中毒。

發芽馬鈴薯中毒在食後2— 4小時發病。表現為:先有咽喉部位刺癢或灼熱感,上腹部燒灼感或疼痛,繼而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胃腸炎症狀;中毒較深者可因劇烈吐、瀉而有脫水、電解質紊亂和血壓下降;此外,還常伴有頭暈、頭痛、輕度意識障礙等,重症者還出現昏迷和抽搐,最後因心臟衰竭、呼吸中樞麻痺導致死亡。

對於發芽少許的馬鈴薯,應深挖掉髮芽部分及芽眼周圍,然後浸泡半小時以上,棄去浸泡水,再加水煮透才可食用。因龍葵鹼遇醋易分解,故在烹調時可適當加些食醋,以加速龍葵鹼的破壞,變為無毒。

TAGS:土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