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節花燈的句子,元宵節歌曲大全

裝修集 人氣:3.27W

從傳統的文化上看,花燈意義非凡,特別是元宵節的花燈,更是包含着濃濃的情懷。下面就 告訴大家元宵節的花燈到底起源於什麼朝代。

中國的燈籠,不僅是用以照明,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,吳敦厚說 ,他以前做新娘燈(即宮燈)就代表婚禮喜慶;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;傘燈(字姓燈),因「燈」與「丁」語音相同,意味著人丁興旺。所以,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,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。今天迎

神賽會上,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,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。 不過,燈籠最讓人遐思、期盼恐怕還是元宵節的花燈了。

元宵節也稱燈節,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,到了唐代,賞燈活動更加興盛,皇宮裏、街道上處處掛燈,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、燈樓和燈樹,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《十五夜觀燈》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“接漢疑星落,依樓似月懸。”

宋代更重視元宵節,賞燈活動更加熱鬧,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,燈的樣式也更豐富。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,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。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,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,盛況空前,除燃燈之外,還放煙花助興。

“猜燈謎”又叫“打燈謎”,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,出現在宋朝。南宋時,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,猜謎的人衆多。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,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。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,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。

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。元宵由糯米制成,或實心,或帶餡。餡有豆沙、白糖、山楂、各類果料等,食用時煮、煎、蒸、炸皆可。起初,人們把這種食物叫“浮圓子”,後來又叫“湯糰”或“湯圓”,這些名稱“團圓”字音相近,取團圓之意,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,和睦幸福,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,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。

舞獅子、耍龍燈、踩高蹺、劃旱船、扭秧歌,如此等等,就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,而形諸於文字的記載,正是我們所說的文化的結晶。

元宵節是詩意的文化的,其間充滿了家國情懷。中國人對於元宵節的熱切,背後是家國情懷的支撐。家是最小國,國是千萬家。有了強的國,纔有富的家。所以,就要張揚元宵節的文化價值,把節日的文化蘊含發掘出來,成爲建塑家國情懷的良機。